果博(gobo)官方网站
邮箱:https://www.yapumi.com
手机:18448622279
电话:028-46259389
地址:果博有限公司
在人杰地灵、水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一条人工河贯穿沪苏浙三地——太浦河。太浦河通湖达海,西起江苏吴江时家港,往东穿越七都镇、横扇街道、平望镇、黎里镇,浙江嘉善陶庄镇、西塘镇、姚庄镇和上海青浦金泽镇、练塘镇,与西泖河相接,直通黄浦江,全长57.6千米,其中江苏段40.8千米,浙江段1.53千米(南岸长11.5千米),上海段15.27千米。
太浦河是为解决太湖流域洪水和杭嘉湖涝水而人工开挖的河道,至今六十余年历史,从开挖、建设到治理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值得传颂的精彩故事。通过几代人的辛勤付出,三地政府的通力协作,太浦河逐渐成为联结沪苏浙经济、文化、民生的重要纽带。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流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太浦河,其功能定位和历史价值更加突出。
太湖流域,是长江下游太湖的流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涵盖的行政区域包括上海市大部分地区,江苏省苏南大部分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湖州市和嘉兴市、杭州市的部分地区,还包括安徽省的一小部分。其中江苏占52.0%,浙江占33.4%,上海占14.0%,安徽占0.6%。太湖居于流域中心,太湖的洪水出路除小部分经各港分泄入长江外,80%以上的水量经吴淞江等大江由黄浦江入海。
唐末,娄、东两江相继湮废,只有吴淞江一江排水。宋代以后,由于海岸线东延等原因,吴淞江入海口段的淤淀加快,“深广可敌千浦”的吴淞江日渐萎缩,太湖的泄洪排涝面临严峻考验。又因在湖区和河道上修圩的现象十分普遍,使湖泊蓄水能力下降,水道行洪更困难,结果是洪涝灾害频率急剧上升。
由于太湖流域的优越地理位置和特殊经济地位,历代都十分注重在这里进行水利建设,特别是清朝,据统计,在清朝两百多年中,以疏河为主的施工达千次以上。清朝对太湖流域的一些主要泄水道,如吴淞江、黄浦江、浏河、白茆河、孟渎等,都一再加以治理。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记载,宋景祐二年,知苏州范仲淹著《上宰相书》,开青浦五大浦疏浚太湖水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记载,元大德十年,都水监任仁发著《开江议》,疏浚吴淞江
1954年夏,梅雨带长期徘徊在江淮区域,太湖地区在5至7月,3个月内下了62天的雨。太湖水位猛涨,最高位4.65米,突破历史纪录,是太湖地区20世纪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由于长期降水,河湖水位并涨,加之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设施尚未大量兴修,防洪除涝能力较低,灾情极为严重。
据《青浦县志》(1990版)记载,1954年青浦也受降雨影响,发生了严重的水灾
灾后,江苏、浙江两省上报中央,请求治理太湖。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195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必须积极从流域规划入手,采取治标治本结合、防洪排涝并重的方针”。1957年,国家水利部在南京召开太湖流域规划会议,部署规划工作,“两河一线”治理方案形成:绕太湖东岸,堵闭各支河,改建堤防,建一条太湖控制线;从太湖边开一条排洪专道——太浦河,连接黄浦江泄洪入海;沿太湖的控制线西岸辟一条以排澄锡区涝水为主、辅排太湖部分洪水的望虞河。
1958年10月,太浦河的开挖工程启动。至此,筚路蓝缕的太浦河开挖、建设和治理史拉开了序幕。
太浦河的开挖建设可谓筚路蓝缕,1958年开始动工,历经三期工程:一期工程(1958-1960)、二期工程(1978-1979)、三期工程(1991-2006),沪苏浙三地联手,工程于2006年通过验收。工程跨越时间之长、动用人工之多在太湖流域治理史上是空前的。
1992年,上海市太浦河工程总指挥部授予青浦锦旗,以表彰青浦为太浦河治水作出的突出贡献
1958年开始,江苏苏州专区实施太浦河开挖工程,第一期工程分两次进行。果博下载第一次自1958年10月到1959年4月底,江苏吴江、江阴,上海青浦、松江、金山等县组织数万民工施工。第二次工程于1960年2月复工,到7月结束。江苏吴江境内40.37千米,达到第一期工程标准;上海青浦境内15.24千米,初具河形,河身尚未挖通;浙江对太浦河作为专道排洪不排涝有异议,境内1.53千米全部未动工。同期还完成一期配套建筑物太浦河节制闸、混凝土公路大桥、横扇东套闸等设施。
1978年11月,苏州地区组织所辖8县民工实施太浦河续办拓浚工程,是第二期工程,工程地段自平望新运河北口至东太湖边,长13.6千米,历时一个月。1979年春,吴江实施太浦河蚂蚁漾穿湖大堤工程,完成土方38万立方米,并对太浦河节制闸进行了全面检修。至此,太浦河二期工程运西段全部完工,太浦河河身、青坎、河堤、公路、绿化同期完成,果博下载吴江境内38公里河段可以通水通航,并建成跨太浦河的横扇大桥1座,完成太浦河节制闸全面检修及配套工程。
1991年6月至7月,太湖流域连降暴雨,水位猛涨导致发生重大洪水灾情,太浦闸自1959年建成后首次开闸泄洪。接国家防总命令,青浦分别于7月5日和7月8日炸开县内红旗塘坝和钱盛荡坝,以承泄太湖洪水。同年9月,国务院及时召开治淮治太会议,决定全面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太浦河工程,也就是太浦河的第三期工程。
1991年11月,青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启用太浦河工程指挥部印章的通知
太浦河第三期工程建设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年11月至1992年汛前,下段河道挖深,填筑两岸大堤;第二阶段为1992年汛前至1998年底,完成干河疏浚,加固太浦闸,并逐步实施配套建筑物和护岸工程,河道全线年底,完成干河回淤清理、工程绿化、大堤修筑等扫尾工作以及工程竣工初验;第四阶段为2000年底至2005年底,主要完成太浦河泵站工程、完善项目建设等,同时做好竣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经过三期的工程建设,太浦河的功能得以发挥,并取得良好的工程效益。太浦河的管理和治理也实现了从各自管治到联保共治的飞跃。
2002年以来,太湖流域实施“引江济太”,结合雨洪资源利用,通过太浦河工程向下游和黄浦江增加供水,改善受水区的水质和水环境
1979年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太浦河江苏段基本建成,上游的江苏吴江把太浦河定位为泄洪通道。1995年12月全线贯通后,下游的上海青浦和浙江嘉善,分别在1995年和2009年把太浦河定位为饮用水水源。不同的定位,果博下载让太浦河治理成为了难题。“一河三标准”,标准不同,难以形成合力,因此治理成效也不同,从而导致太浦河多次发生水葫芦爆发、锑浓度水质异常等情况。
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挂牌成立,太浦河流经的吴江区、嘉善县和青浦区(以下简称“两区一县”)全域被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围绕太浦河等“一河三湖”等重点强跨界水体,三级八方大胆试、勇敢闯,突破行政壁垒,积极探索省际交界河湖联保共治新经验,着力打造太浦河清水走廊。太浦河的治理翻开了新的一页。
实施联合湖长制,依托工作规范,示范区两区一县河长部门持续紧密对接,从项目协同走向一体化制度创新,在治理上深化联保制度。
关于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规范》的通知(图片来源: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四周年汇编)
2020年9月30日,沪苏浙两省一市生态环境、水利(务)局(厅),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及示范区执委会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两省一市河长办即建立示范区“一河三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合河湖长制,其中太浦河(含汾湖)建立区(县)级河长3名、镇级河长7名、村级河长20名。2023年4月,两省一市河长办、太湖流域局会同示范区执委会发布《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的制度刚性。
不断完善联合监测体系,联合建设自动预警体系和应急联动合作机制,以太浦河为重点,兼顾周边其他重点跨界水体,以及水资源调度、污染源监管等重点领域,通过统一监管范围、监管标准、监管规则,构建比较健全的重点跨界水体联合监管机制,并形成联动执法网络,实现联动执法常态化、制度化。
2020年以来,两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编制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环境监测联动工作方案》。在工作方案的指导下,两区一县的生态环境监测部门不断推进示范区重点区域水质联合监测工作,联合制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文协同监测协议》《地表水手工监测网络优化实施方案》等,成立了示范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联合监测工作组,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联动监测机制。同一套监测指标、同一个监测频次、同一套评价标准、同一个评价方法,再加上三地监测人员同时在场,确保了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监测结果多方共享,一体化示范区水生态环境协同监测的长效工作机制初步成形。
依托数据共享机制,在环境要素、污染源监管、饮用水源安全等多个方面搭建数据共享桥梁,互通关键数据,更好地服务太浦河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动太浦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关于印发《示范区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清单(2023年度)》的通知(图片来源: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四周年汇编)
2022年,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签订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合作协议》,探索建立示范区跨行政区域公共数据资源“无差别”共享机制。同步结合示范区智慧大脑开发,依托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机制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信息平台,同步建设示范区智慧大脑生态环保平台,实现示范区生态环境领域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
示范区公共数据信息资源目录(图片来源: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四周年汇编)
2023年6月6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生态环境部门共同签署《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合作备忘录》《建立长三角区域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保信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备忘录》,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安全利用,支撑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高水平保护,计划到2025年,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机制高效运行,数据高质共享。
太浦河的建成贯通,串联起来了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构成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样板间”,自古便是诗画江南里的鱼米之乡,有湖荡纵横、林田共生的“高颜值”生态,凝结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最江南”文化,更有江南地区文化交融的历史沉淀。太浦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名镇、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一条历史文化长廊,呈现出江南地区独特的人文情怀。
平望古镇,建镇于明洪武年间,地处江苏吴江中部,京杭大运河新河旧河、頔塘与太浦河在此交汇,素有“四河汇集”美称,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图片来自网络)
黎里古镇,位于江苏吴江东南部,唐代为村落,南宋时成为集镇,明弘治年间为江南大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图片来源:太浦河建设工程史)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嘉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图片来源:太浦河建设工程史)
丁栅古镇,地处浙江嘉善,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交汇处,与上海零距离接壤,北邻上海青浦,西北与江苏吴江隔太浦河相望,是嘉善名门望族丁氏和明代丁宾的故乡(图片来自网络)
金泽古镇,地处上海青浦西部,兴于宋盛于元,镇内明清建筑浩繁,尤以寺庙规模大、古桥集中而誉播海内外,有“金泽古桥甲天下”之称,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练塘古镇,地处上海青浦西南部,是陈云及众多革命志士的故乡,也被称为“红色古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推进太浦河联保共治以来,沪苏浙三地共同协作,围绕着新时代赋予太浦河的五大功能定位(泄洪功能、改善水环境功能、供水功能、航运功能、生态功能),对太浦河沿岸进行绿化美化,打造多层次、多功能的岸线景观,大力提升滨河生态空间品质,并且联合治水协作管理,在跨区域跨部门联动、上下游联动、干支流协同管理与保护上迈出坚实一步,对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水污染事件、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太浦河也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一条高颜值的生态景观河。
经过开挖、建设和治理,太浦河成为流域重要泄洪排涝和供水河道,成为生态廊道和人文纽带,真正造福沿河两岸三地人民。太浦河从通起来、用起来到美起来,其间蘊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和宝贵的精神价值。太浦河60多年的建设治理史,也是一部不忘初心的担当史、区域协同的合作史、自力更生的创业史、奋勇争先的拼搏史,更是一部顾全大局的奉献史,这份无价的精神财富也激励着后人继续开创美好的事业,描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丽画卷。
市民晒官方回复文件200余字现7处错字,长沙县卫健局:工作失误,将重新回复
管晨辰最新回应:看不惯吴柳芳用体操擦边!国家对她是有保障的
河南民企协会发文支持胖东来:很多人批评胖东来,却不敢提胖东来的高额待遇
广东一高校学生因家里白事凌晨请假被拦?该校独家回应:涉事宿管员已被调离原岗位